对于明清易代的历史结果,很多历史爱好者颇为不接受:庞大且人口众多的明朝,居然在二十年的时间里,被来自关外的建州女真所建立的清朝所取代。
为此,很多人把责任丢给李自成身上,认为李自成乃至农民军就该饿死,不该反抗明朝的暴政。
也有认为是崇祯帝瞎折腾,如果让魏忠贤继续管事儿,肯定魏忠贤能够如同变戏法一样,把“流寇”和“东虏”都给变没了。
那么,明清易代时期,到底清朝依靠什么,成为最后的赢家?
明朝的溃败
明朝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统治机器的失灵以及农民起义的频发,最终导致明朝陷入自爆。
假设晚明时期,世界上不存在建州女真的话,大概率来说,晚明的剧本会是这样:农民起义频繁冲击下,晚明的军阀们趁机做大(注:在我们这个时空里,南明王朝本质上就是军阀基础上的王朝,南明皇帝普遍没有什么威望可言)。
很可能出现隋末的现象:隋炀帝死后,隋朝故土出现了很多新的王朝,其中包括农民起义建立的夏国(窦建德建立),也包括旧贵族、隋末军阀建立的唐国、郑国(王世充建立)。
而明朝崩溃后,明朝故地很可能出现军阀和农民起义军建立的王朝并存的局面。
至于这个局势会在什么年代能得到收场,则是未知数。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明朝真的已经寿终正寝了。
毕竟在建州女真起来造反之前的万历中期,农民起义就开始频繁起来。
到了魏忠贤掌权时期,农民起义更是一浪高于一浪。
而李自成和张献忠,事实上已经是晚明农民起义事业中的后进、晚辈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东虏”存在,明朝就没有农民起义,这个观念是谬误的。
南北朝
就在明朝处于内部溃败的状态下,关外的后金汗国则在迅猛发展。
万历帝在位时期,努尔哈赤虽然建立了后金汗国,但是辽东大部分军事重镇还在明朝手里。
努尔哈赤的势力并不大。
明朝和后金当时的形势,可以用明朝灭不掉后金,但是后金也没有太大的危害性来形容。
这一切直到魏忠贤时代才发生变化。
在魏忠贤的神助攻下,沈阳等辽东军事重镇陆续被后金拿下,甚至努尔哈赤还因此定都沈阳——说实话,对于明朝来说,魏忠贤是一个权阉,但对于后金来说,魏忠贤还真是一个大恩人。
当然,即便如此,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也只是变得更加难以剿灭而已,指望其取代明朝,还是非常困难的。
皇太极在位期间,皇太极对后金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容”和“升级”:通过制度革新,将后金汗国转化成封建化的清王朝,同时征服了漠南蒙古。
因此当崇祯初年的时候,建州女真的军队已经可以包围京城。
因此事实上来看,如果说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只是明朝的普通边患的话,那么,皇太极时代的清朝,已经做到了可以和明朝分庭抗礼的状态,形成了事实上的南北朝。
欺骗性
当然,宛如当年的辽朝无法吞并宋真宗时代的北宋一样,如果皇太极面对的是万历时代的明朝,清朝也未必能顺利取代明朝。
但是,崇祯时代的明朝已经开始面临崩溃问题。
崇祯帝去世后,明朝事实上陷入崩溃,军阀和农民军各自为战,互相火并。
而清朝当时的掌权者多尔衮等人则以帮助崇祯帝报仇的名义入关。
而清军具备欺骗性的口号,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入关初期的抵抗。
这也为后来清军在北方站稳脚跟,征服南方,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