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照难求到乏人问津,保险业经历了什么
来源:华夏时报
原标题:从一照难求到乏人问津,保险业经历了什么|2024中国经济半年报
曾经各路资本竞相追逐,求而不得的保险牌照,如今频被股东挂牌转让,但却乏人问津。
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4日,今年已有8家保险公司股权被挂牌转让。从股权转让结果来看,多数未能找到接盘方,一些险企股权甚至多次挂牌一再折价,也依然无人问津。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险企股权转让难度较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保险公司的盈利周期普遍较长,中小保险公司想要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回报比较难,因此导致保险公司的股权吸引力不足,不被看好;另一方面则因监管部门对公司治理监管严格,满足资质要求的投资人较少,并且现阶段社会资本也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进入保险业。
股权频遭转让
今年以来,已有中煤财险、国任财险、永诚财险、永安财险、鼎诚人寿、北京人寿、大家养老、华泰保险8家公司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
具体来看,今年1月,中煤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再次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中煤财险1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8.2%,拟定的转让底价为9155.232万元,较首次挂牌打了九折。目前这笔股权转让仍在进行中,中煤集团也还在中煤财险的股东行列。
几乎在同一时间,国任财险2000万股股份被挂上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转让方为国机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该笔股权约占国任财险总股本的0.499%,转让底价为1648.395万元,同样较首次挂牌打了9折,但未有结果。
4月也有两家险企股权被摆上货架。一则是华电资本第二次将所持有的永诚财险7.6%的股权挂上北京产权交易所,后又于5月31日终结了该笔股权转让。
另一则是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某人寿保险公司65%股权转让项目,共有4家匿名公司参与筹划。虽然被转让股权的险企及转让方均为匿名,且未披露关键信息。但该项目标的企业概况介绍,则直接指向了鼎诚人寿。从拟转让的股权占比以及股东数量来看,转让方正是六年前救鼎诚人寿于水火的地产系股东。目前该笔股权转让仍在进行中。
5月,西安裕华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永安财险0.3755%的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2200万元。6月,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也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北京人寿全部4亿股股权,占总股本的13.986%,转让底价约8.18亿元。
进入到7月,更是有大家养老保险100%股权被公开挂牌转让,这相当于直接出让一张保险牌照。目前该项目处于预披露阶段,将在预披露结束之后进一步披露受让方资格条件、转让价格等具体信息。预披露结束时间为7月26日。
无独有偶,华泰保险66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1641%)也于7月3日被挂上北京产权交易所,转让方为中国广核集团,转让底价为7237.16万元。
除了主动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外,还有险企股权被摆上司法拍卖平台,如上海梦澄运合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持有的国宝人寿5500万股股权将于7月26日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公开拍卖,起拍价为6435万元,该笔股权占国宝人寿总股本的2.78%。目前虽未正式开拍,但从此前国宝人寿股权多次流拍的经历来看,结果或许也不乐观。
在杨帆看来,保险业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大,增速放缓,股东回报水平以及预期下降是导致险企频繁转让股权的主要原因。同时,部分股东可能出于优化业务结构和聚焦主业的需求转让股权。
而在股权交易市场频频遇冷的原因,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认为,一方面是非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差,价值难以评估,最终评估价往往滞后于市场。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较多挑战,资本市场低迷,买家观望情绪较浓。并且拍卖转让的多数是小股东的股权,这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强。另外,严监管之下,寿险公司股权的市场吸引力也不似之前,市场热度下降。
曾经一照难求
将时针拨回到2013年却是另一番景象。彼时,在负债端,按照“交还定价权”的改革精神,原保监会先后实施了普通型、万能型、分红型三种人身险产品的费率政策改革,分红利率上限放开,保险理财产品从众多金融产品中脱颖而出。
在投资端,银行、信托、证券理财到境外市场投资工具全面对保险资金开放,混业经营效果立竿见影,2013年至2016年,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5.04%、6.3%、7.56%、5.66%。与此同时,原保监会发文修订《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四条,允许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者持股比例可至51%。
宽松的准入门槛为各路资本进入保险业打开了方便之门。一时间,新获批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上市公司加入到保险牌照等待批筹的队伍中。2013年至2016年四年间,原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保险公司高达50多家。排队等待审批的保险公司更是多达200多家。当时保险牌照之炙热程度可见一斑。
在那段保险行业最风光的岁月中,中国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资本大佬,都想要染指保险业,不论是自建公司还是投资入股。拿到一块保险牌照,俨然成为某种身份的象征。
2017年,一路狂飙的保险公司筹建热潮被按下了暂停键。当年6月份,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从股东资质、入股资金来源、股权结构等方面加强保险公司的开业验收,以从源头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2018年3月重新修订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将保险公司的股东门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单就自有资金和盈利能力这两项审核指标,就能够将绝大多数平台公司、空壳公司和投资公司排除在外;新增的股权锁定期的规定,则有效防范了资本快进快出、倒卖牌照的风险。
同期,央行也发布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金融机构的控股股东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40%、权益性投资余额不得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40%等要求,并将盲目扩张、股权复杂、关联交易频繁等投资人列入控股股东的负面清单。
此后,保险牌照开始降温,2016年有70余家上市公司公告发起设立保险公司,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溢价转让“保险公司筹备份额”的项目,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仅有31家和5家。
2019年,是上市公司对筹建保险公司的尚有热情的最后一年,当年还有申通快递、中国国旅、海峡股份3家公司,分别参与了建立保险公司。到了2020年,再无一家上市公司宣布要参与建立保险公司。不仅如此,诸多上市公司还宣布退出设立保险公司。
从2022开始,陆续有保险公司挂牌转让股权。
缘何不再被追捧
从“一照难求”到全面遇冷,保险股权因何不再被追捧?除了门槛提高以及民企回笼资金的需求外,还有政策导向。
2020年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要求央企和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同时拉开央国企退出金融、地产等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序幕。
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信达出清了幸福人寿股权,国网英大、中国华电、中谷粮油等央企陆续退出了华泰保险,大唐资本也将永诚财险的股权挂牌转让,部分省属国企也表示将不再增持金融机构的股权。
压力之下,谁在入局?从转让成功的案例来看,主要是地方国资以及外资。在2023年的增资方及股权受让方中,不乏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深圳、河南、陕西、江苏等地方国资的身影。
外资同样积极入局中国保险市场,如友邦人寿、安联人寿及汇丰人寿等先后成为外资独资控股寿险公司。2022年,美国保险巨头安达集团所持华泰保险股份比例升至83%,德国安联集团所持京东安联财险比例升至53.33%。同时,近三年来,安盟财险、同方全球人寿、德华安顾人寿、汇丰人寿等多家外资背景保险公司,均不同程度增加注册资本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些地方国资加码险企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地方国资可能会借助其在当地的资源优势,为险企提供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渠道,促进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谈及股权转让带给险企的影响,杨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方面,股权转让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新的股东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导致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机制调整;另一方面,还会影响险企的发展战略和持续性,特别是大比例的股权变更可能导致高管层和董事会成员的变化。
杨帆认为,中小险企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将市场细分,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同时重视客户经营,加强服务创新,通过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建立核心竞争力,坚持发展量质并重,强化理赔精细管理;另外还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复合型人才体系,提升保险科技的创新能力,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费用,实现产能的优化部署。
责任编辑:曹睿潼